课例 | 王成东 - 第四届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综合组 三等奖
▲ 王成东老师生活剪影
“蔡雷英语”经外语教学网授权定期转载和推送历届比赛精选视频和讲解,领略往届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供大家学习研讨使用。今天推送的是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综合组三等奖,来自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 王成东老师的作品。
王成东,任教于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表论文数篇,2012年主持辽宁省外语教学专项改革重点项目一项。2013年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辽宁赛区综合组一等奖,全国总决赛综合组三等奖。
喜欢英语、热爱英语教学是我的动力,取得的成绩是对我的鼓励,学生的成功是我的期待。
比赛心得
每当看到课堂上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微笑的嘴角、回答问题时的自信和幽默,我就庆幸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我为每天都会有这样喜悦的心情而感动。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这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执教至今,已七年有余,在英语教学之路上我一直在摸索,怎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对英语融会贯通,让英语成为其无障碍交流和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和过级而死记硬背的符号?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此次参加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从初赛、复赛、决赛到总决赛,从反复完善参赛教案到与省内同仁和各省冠军一同切磋,我感觉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正在被一下下敲碎;一股股对教学改革的热情注入了身体。每个参赛选手展现的风采无不体现出对英语教学的投入和对学生的热爱,对结识到这么多第一线的优秀教师我感到很幸运。同时,大赛的评委都是外语教学界很有名望的专家,很荣幸在他们面前展现我们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得到宝贵建议和点评。相信所有参赛选手和我一样,通过大赛的磨炼,受益匪浅,品味成长。
在荣誉面前,我不得不提到的是在我身后一直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同事和家人。虽然获奖感言时必定感谢是很落俗套的事情,但是我真心感谢你们。感谢培养我的沃土大连交通大学,感谢外国语学院尹翎鸥院长对外语教学和大赛的高度重视,感谢副院长丛莉和指导教师们对我的参赛教案耐心指正、提出建议,感谢父母、爱人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备战和比赛,感谢一岁半的宝宝每天带给我的欢乐。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向全国专家和同行展示教学成果。
大赛已经落幕,已经回到教学岗位的我更多的是反思,每位参赛选手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创新。这也是大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会激励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步伐。我会把大赛的宝贵经验带回学校、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们受益。最后我要感谢大赛的主办方为全国的高校英语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吸收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在多方面得到历练和提高。希望大赛越办越好!
秦秀白教授点评
王成东老师讲授的课文是英国记者Judith Woods撰写的特写Are We Raising a Generation of Spoilt Brats? 授课围绕Understanding the Text, Reflection, Summary, Assignment四个环节展开,重点放在前两个环节上。他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明确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课堂节奏掌控得当,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的状态。这应归功于参赛者顺畅得体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
王成东老师的课堂提问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课堂提问贯穿他的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所有的问题都紧扣课文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养育子女、养育子女常陷入的困境和溺爱子女的后果等关键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强;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地用yes或no可以回答的,颇富启发性和思辨性。课堂提问既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抓手,也构成了引导学生开展思辨活动的纽带。没有发现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制造的“插科打诨”式的提问;提问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师生和谐交流的思辨课堂。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艺术是本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在我看来,这堂课的最大缺憾是授课人忽略了课文讲解。在Understanding the Text这个重要的环节上,授课人几乎没有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只是在讨论溺爱子女的后果问题时,授课人才让学生参照课文的第14段和15段内容。其实,本篇文章中有许多语句是值得学生“细嚼慢咽”的。仅以第一段文字为例:文章开头的一句是:They kit themselves out daily in clothes and accessories worth £700. 结尾一句是:Welcome to the pampered existence of today's children, a place where pester power rules and parents are milked like cash cows. 作者的遣词造句是何等的巧妙和诙谐,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未必能够领悟其中的奥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细读(close reading)。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人使用了大量的自制卡通图片,以图片为“纲”引领学生理解课文,脱离了课文的文字,忽略了“综合课”教学的根本途径——“文本分析”,致使这堂“综合课”成为了一堂图片讨论课或“泛读课”,这有悖于“综合课”教学的宗旨。
参赛选手开始上课时关于电话的提问非常好,一下子使这堂课有了足够的“正能量”,而且在最后布置的作业中又要学生打电话问候父母亲,使整堂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Lead-in环节中出现的两张照片一正一反,参赛选手据此提出的问题和课文内容也结合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当那个男生就洗脚那张照片回答问题时说“not yet”,参赛选手此时完全可以多发挥几句,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not yet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好地使用,而且还可进行正向引导。这体现出参赛选手在教学中处理问题的临时整合能力还不够。
教学中各环节间的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基本合理。参赛选手重视了对语言点的讲解,语言、结构、主题和对内容的分析之间的关系处理得较好,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较高。
作为语言教师,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处理课文中语言点的能力。在教学比赛中,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重要语言点都进行处理,但精心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语言点来展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很多参赛选手似乎都忽略了这点。本参赛选手重视了这个问题,这很好。但在语言点的选择上,似乎还有值得考虑的地方。提问评委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代表了所有评委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参赛选手在处理头韵时显得过于仓促,连那句话中的头韵在哪里都没给学生讲明,就匆匆去举其他例子了。如果参赛选手能在幻灯片中把part,parcel和parenthood中的字母p以高亮方式呈现,其他例子也如法炮制,效果就好了。在此基础上再讲解part and parcel的意思,没使用完的那2分18秒,也就有用武之地,参赛选手也不至于用唱歌来填补这段时间了。
参赛选手的发音尚有不足之处,如focus,famous,through等的发音都不太准确。
王成东老师说课的文章是一篇用比较的修辞手法写成的约700字的论说文。文章探讨了work, labor和 play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王老师把全课分为4个课时完成。第一堂课是课前热身,共有两项教学活动: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和课堂讨论。王老师设计了两种方法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1. 填空以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准备一个课文小结,把其中一些关键的信息省略,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填入相关内容;2. 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某些词汇的理解:保留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把单词其他字母均删去,并提供单词的英语意思,要求学生把单词写出。第二项热身活动是课堂讨论,讨论题目是:How to balance work (study) and play?要求学生对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这一说法发表意见。
第二、三堂课主要是语言学习。第一个语言点是关于写作方面的技能:How to show definition and how to show contrast?第二个语言点是词汇和难句学习。第四堂课的教学活动包括了(1)让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课堂讨论,题目是:We are faced with the burden of study, how do we enjoy it? How do we "like what we do" instead of "we do what we like"? 最后是培养批判能力的课堂讨论,讨论题目是 Do you agree with the saying that technology has done great things to us?
王老师的课堂设计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课文阅读理解,词汇学习,难句分析,写作技巧和批判能力的培养。他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讲课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预习是个好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好习惯。王老师的英语语音语调标准,口语流利,教态大方,对课文的语言难度(词汇和难句)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说课还不尽如人意。一个主要原因是他对课文的内容似乎没有完全吃透。他把阅读理解和讨论的重心放在work和 play的关系上,而忽视了文章的另一个主题:work和 labor的区别,以及play在work和 labor之间所起的微妙作用。由于对课文内容缺乏深入理解,王老师在说课时显得有些条理不清楚,课堂设计也没能把握住重点。在说课过程中,教师的信心也略显不足,语速过慢,重复过多。在开始介绍课文大意时,大部分时间是读课文和自己准备的笔记,而不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王老师的课堂设计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他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是十分可取的,但他检查学生预习的方法值得商榷。首先,两项检查预习的活动都采用了填空的方式,尤其是第二项把单词拆开、要学生根据词汇的意思把单词写出的活动华而不实。活动的目的不清楚,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拼写能力呢还是检查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其实检查学生预习成果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不外乎让学生回答一些和课文中心思想有关的问题。如果学生程度较好,可以给学生讲几个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小故事,从而启发学生探讨work, labor和play三者的关系,为下一步讲解课文作准备。
王老师把四堂课中的两堂课用于语言学习,可见他对语言教学的重视,但是他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却没有包括对文章结构作分析,也没有对比较型论说文的修辞结构和主要写作技巧作介绍、讨论和练习。另一个不足之处是王老师在课上为学生提供语言练习活动的机会不多,特别是运用语言的机会。虽然在最后一堂课上安排了课堂讨论,但教师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布置任何课外作业和指导,包括讨论所需的语言和讨论点。例如,让学生在课前作好讨论的准备,收集资料,小组合作,练习语言表达等。课堂讨论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但在语言和内容上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讨论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其结果不是肤浅的没有中心的泛泛而谈,就是让少数程度较高的学生垄断讨论。另一种可能就是冷场,而这是任何一堂有效的外语课都必须避免的。
推荐阅读